目录项的基本信息 |
公开事项名称: |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25号建议的答复 | ||
索引号: | 000019705/2019-00152 | 主办单位: | 国家能源局 |
制发日期: | 2019-07-09 |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25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防止炼油产能“一窝蜂”向化工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据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炼油行业一次加工能力合计8.3亿吨/年,2018年原油加工量约6亿吨,成品油出口4608万吨,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75%,高端产能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即汽煤柴等成品油需求不足、供应过剩,而芳烃、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缺口较大、受制于人。推动炼油产能向化工转型,对于石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特点,盲目谋求向化工转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同质化、趋同化的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与成品油市场规模相比,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小,随着《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以下简称《布局方案》)中芳烃、乙烯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十四五”中期,芳烃和通用聚乙烯产品市场将饱和,炼化企业向化工转型的市场空间不大,确需采取措施防止“一窝蜂”专项,造成化工市场的无序竞争。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严控成品油新增产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布局方案》时,明确严格控制新增独立炼油项目,对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也要求尽量降低成品油产率。二是积极推进“降油增化”。将中国石化海南炼化、中国石化九江石化、中国海油惠州石化等依托现有炼油装置建设的对二甲苯项目列入《布局方案》规划类项目,将整合东营地炼企业石脑油资源生产芳烃的东营港芳烃项目批转为规划类,以推进炼化企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减少成品油产出。积极开展“降油增化”研究工作,先后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中央企业对接中长期发展规划,去山东调研地炼整合有关工作情况,组织对“降油增化”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寻找“降油增化”实施路径。三是推进智能制造,先后将九江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作为石化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单位,并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炼化企业智能化改造经验。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强统筹规划,引导企业构建高端化、精细化、多样化、差异化转型发展路径,避免企业“一窝蜂”转型和无序竞争。建议炼油企业结合自身技术、资金等基础实力,合理确定转型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举措,瞄准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生产高端化、差异化的化工产品,借转型之机,转出高质量,转出新产品。 感谢您对国家能源事业的关心和理解。 国家能源局 2019年7月9日 |